我在北大工作,是一個精神科醫(yī)生,也是學校心理咨詢師,臨床心理學博士。我在北大除了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(wù)之外,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自殺預(yù)防和危機干預(yù)。所以我接下來的話題可能有一點沉重。
學生得了“空心病” 30%北大新生厭學
我今天討論的核心問題是關(guān)于“空心病”的問題,這是我杜撰出來的一個詞語。當然作為精神科醫(yī)生,我似乎有權(quán)力去發(fā)明一種新的疾病,這種疾病跟每個人大概都有關(guān)系。
不是學生空心了,是整個社會空心了
首先我想從今年發(fā)生的事情開始。今年7月,我和太太、女兒在毛里求斯度假,大約是北京時間下午兩點,我的一位學生給我發(fā)來一條微信,內(nèi)容是:我現(xiàn)在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藥水,不知道滋味如何。
他是一個有自殺傾向的學生,所以我趕緊回復。我問他這是什么水,他告訴我是氰化鉀,十秒鐘致命。這是我開展過的距離最遠的自殺危機干預(yù),當然這個孩子救回來了,非常優(yōu)秀,保送的北大。
今年5月的一天,我正在上晚課,一個校外的心理咨詢師打來電話他說有個來訪者是學生,現(xiàn)在好像在宿舍服毒自殺, 我問清事情原委,啟動危機干預(yù)程序,在宿舍里找到這個同學,把他送到醫(yī)院搶救回來。我認識這個學生已經(jīng)4年了,入校時就是某省高考前三名,進了北大后第一 個學期的成績是學院第一名,但是就在那個學期,甚至在此之前,他已經(jīng)有嘗試自殺的經(jīng)歷。
他原本是一個特別優(yōu)秀的,可以做很好的學術(shù)和科研的孩子。過去四年,我們心理咨詢中心,他的父母還有院系的老師都竭盡所能想把他引回正軌。四年了,住院、吃藥,所有治療手段都用盡了,他還是了無生念,最后他的父母決定讓他放棄學業(yè),退學回家。
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,我是非常痛心的。我見過很多非常優(yōu)秀的孩子,我現(xiàn)在跟大家所說的也都是在名校中最優(yōu)秀的學生們,他們中的很多都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,甚至屢次三番嘗試放棄生命。
我要講的是,這不是普通的抑郁癥,是非常嚴重的新情況,我把它叫做“空心病”,我不認為只是學生空心了,整個社會空心了,才有這樣的結(jié)果。我們經(jīng)常會說這樣一句話,如果孩子出了問題,大概家庭和老師都有問題,否則,孩子本身是不會有問題的。
我得到我的來訪者們的許可,他們將親身感受寫出來告訴我。有個高考狀元說,他感覺自己在一個四分五裂的小島上,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要得到什么樣的東西,時不時感覺到恐懼。19年來,他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,也從來沒有活過,所以他會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。
還有一位同學告訴我,“學習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,如果學習好,工作不夠好,我就活不下去。但也不是說因為學習好,工作好了我就開心了,我不知道為什么要活著,我總是對自己不滿足,總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,但是這樣的人生似乎沒有頭。”
空心病的核心是什么
我先簡單說一下什么叫空心病。
空心病看起來像是抑郁癥,情緒低落、興趣減退、快感缺乏,如果到精神科醫(yī)院的話,一定會被診療抑郁癥,但是問題是藥物無效,所有藥物都無效。
作為精神科醫(yī)生,我們有個拿手的殺手锏,就是任何抑郁癥患者如果用電抽搐治療,他都可以在短時間內(nèi)迅速恢復,但是電抽搐治療對空心病都沒用。
這些孩子,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,他們從小都是最好的學生,最乖的學生。他們也特別需要得到別人的稱許,但是他們有強烈的自殺意念,不是想自殺,他們只是不知道為什么活下去,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?所以他們會用比較溫和的方式,當然也給我們機會把他救回來。
但是,核心的問題是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。
我做過一個統(tǒng)計,北大一年級的新生,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,其中有30.4%的學生厭惡學習,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,請注意這是高考戰(zhàn)場上,千軍萬馬殺出來的贏家。還有40.4%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,我現(xiàn)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,其中最極端 的就是放棄自己。
所以我們回到一個非常終極的問題,人為什么要活著?人生的意義是什么?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?他們這種 情況并不是剛剛產(chǎn)生的,他們會告訴我,我從初中的時候就有這樣的疑惑了,直到現(xiàn)在我才做了決定,要結(jié)束自己的生命。傳統(tǒng)的西方的藥物治療、心理治療對他們 都沒有效果。
這個時候,對于一個危機干預(yù)者,一個心理咨詢師,或者千千萬萬的父母,和教育工作者來說,我們也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挑戰(zhàn)。我們也同樣要面對一個同樣的問題,就是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什么,我們內(nèi)心當中有嗎?如果我們沒有,我們怎么給到他們?
作者:徐凱文精神科主治醫(yī)師,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、總督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