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湖南農(nóng)業(yè)大學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”的研究生課堂上,出現(xiàn)任課老師用微信“定位考勤”,并且為了防止學生代簽,系統(tǒng)還可以顯示學生簽到地理位置,網(wǎng)友們驚呼:“居然還有這種操作?”
圖為學生展示該應用。
據(jù)了解,該任課老師是使用了微信公眾號“課堂派”進行考勤,班級同學加入手機課堂,老師發(fā)起課堂考勤后同學可點擊在線簽到按鈕進行簽到。
該程序簽到時需要打開手機定位系統(tǒng),手機自動根據(jù)當前所在位置顯示定位,學生可看到自己的定位是否準確,確定定位正確后在程序界面點擊“定位正確”按鈕即可完成簽到,老師的程序界面上即會顯示該學生簽到成功并顯示他的簽到位置。
學生小李(化名)告訴記者:“簽到時還要打開GPS定位系統(tǒng),在哪里簽到都看得一清二楚,輔導員再也不用擔心我們不去上課啦!”
隨后,記者又采訪了該校碩士四班的王鈺鑫同學,他表示,以前上課老師們都要占用十分鐘甚至更多的時間點名,沒有充分利用課堂學習的時間,采用這種方式,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缺勤問題,而且更高效的實現(xiàn)了課堂互動。他覺得是個很好的創(chuàng)新點,希望能遍及其他課堂。
馬克思主義學院小陳(化名)表示:“這種考勤方式,大家感到很新奇,也覺得挺有意思的,部分同學潛意識里不會想著再去逃課了,但是這種形式對于經(jīng)常缺勤的同學來說,就不好玩了。”
對此,記者聯(lián)系采訪了創(chuàng)新采用“定位考勤”系統(tǒng)的王健教授,他目前擔任湖南農(nóng)業(yè)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。
王健教授告訴記者,這種與時俱進的考勤方式是同事介紹給自己的,采用這種方式考勤更方便快捷,上課的學生也比以前多了,學校wifi覆蓋所有教室后,還可以使用它進行課堂互動,發(fā)起話題討論,活躍課堂氣氛。“而且我們還能知道學生的大致方位,對學生是否真實上課有了大致的了解,也可以防止學生代簽到,給學生一種壓力。”
目前,大學課堂考勤已經(jīng)成為一種常態(tài),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基本只剩了考勤,如何更好的與學生互動已成為一個新的焦點。
王健教授指出,其實考勤不是目的,學生人在教室里,但心思有沒有放到聽課上,主要取決于老師的課上得怎么樣,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,另外也要看學生自己的興趣,一個巴掌拍不響,強扭的瓜不甜,即使老師課上得好,有些學生也不一定聽,師生之間能產(chǎn)生思想的交匯、心靈的激蕩才是好課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