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班30人集體報考研究生,其中28人成功考入國內外知名高校——近日,南京工業(yè)大學2011學院2014級化學工程與工藝班(簡稱“化工班”),以頗高的考研通過率迅速走紅,霸屏熱搜,被稱為:“學霸界中的C位”。
集體照
“我們班是集體考研,同學們都是一起上課和復習,經(jīng)常都會針對考研政治的熱點問題,以及專業(yè)課中的難點進行討論,輔導資料也會互通有無。”班長支秋明近日對記者說,班級里學習氛圍特別濃厚,同學們集體備戰(zhàn)考研的效率也非常高,一起學習、一起復習、一起熬夜。
發(fā)表SCI論文8篇、申請專利8項、獲得21項省級以上榮譽、到課率高達99%、CET-4一次性通過率99.14%、CET-6累計通過率90%以上……輔導員高軍對這一屆化工班也贊不絕口,他說,2011學院成立于2013年,是學校本科人才培養(yǎng)的“試驗田”,這一屆學生是2011學院招收的第二屆,“我們每年會從新生中選拔120人左右進行培養(yǎng),這一屆剛入學的時候整體水平一般,但現(xiàn)在幾乎班上30人的成績就是全年級前30名。”
化工原理翻轉課堂現(xiàn)場,學生教學生做實驗
全班備戰(zhàn)考研
“恭喜您的論文《光合作用的熱力學研究進展》已通過本刊終審。”2017年3月,當收到核心期刊《化學通報》的論文征用通知時,2014級化工班的孫增森并沒有欣喜若狂,有了7次退稿經(jīng)歷,前前后后修改好幾個月,他覺得一切都該來了。
作為2011學院2014級化工班的學生,孫增森剛入學不久,就確定了保研本校的目標。“我們學校保研不僅要求綜合成績排名靠前,還需要有學科競賽、論文發(fā)表,或者專利為自己加分。”為此,孫增森很早就開始為保研做準備。
最終,他以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,躋身南京工業(yè)大學7名“本碩博”連讀推免生的第一位。
談及保研過程中的經(jīng)歷,孫增森感受最大的就是班級里的學習氛圍。“我們班30個學生都是要考研的,班里學習氛圍相當濃厚,大家經(jīng)常自發(fā)地討論問題,有什么問題不會,就會有會的同學給大家講一講。”這種“團隊作戰(zhàn)”的感覺,讓孫增森很有感觸。
班長支秋明選擇了校外考研(國內),每天上午上課,下午做題,晚上修改復習,教室、自習室、寢室三點一線的學習生活是他備考期間的常態(tài)。“考研是一場持久戰(zhàn),我覺得每天有規(guī)律地學習,才能保持考試臨場的感覺,不斷克服懈怠的心理。”
盡管學習生活既緊張又枯燥,但支秋明卻沒有像大多數(shù)考研學生一樣,感覺到“單打獨斗”,因為和他一起備考校外研究生的,還有另外19名同學。“我們班有3個申請了國外學校,7個保研本校,20個都是備考外校的研究生。我們的公共課和專業(yè)課都很相似,同學們就經(jīng)常會針對考研政治的熱點問題,以及專業(yè)課中的難點進行討論,輔導資料也是互通有無。”他告訴記者,考研中遇到的很多問題,班級內部就可以解決了。
據(jù)支秋明介紹,班里有五名學生都報考了華東理工大學的研究生,在復習的過程中,五個人經(jīng)常坐在一起,遇到問題就共同探討、相互分享,最終五個人皆被華東理工大學錄取。
考入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的張祥祥也坦言,處在2011學院這樣充滿競爭的大環(huán)境中,同學們都不敢懈怠,平時專業(yè)課都學得很扎實,互相比拼著。但在復習考研的過程中,“大家首先是合作者,其次才是競爭者,我們都在努力地爭取更好的成績。”
除了學生們的共同備戰(zhàn)和努力,學院也經(jīng)常會給考研的學生們提供幫助。支秋明告訴澎湃新聞,報考外校研究生,最糾結的就是選擇合適自己的學校和專業(yè),為了解決學生們的難題,學院會定期舉辦專業(yè)座談會,請研究生返校分享考研經(jīng)驗,在進行學術交流的同學,也為學生們提供經(jīng)驗與建議。
學生出國交流學習
“本科教育不牢將地動山搖”
輔導員高軍告訴澎湃新聞,2011學院成立于2013年,是南京工業(yè)大學最年輕的學院,也是學校本科人才培養(yǎng)“試驗田”。“我們學院一共開了四個專業(yè)——化學工程與工藝、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、材料科學與工程、生物工程,都屬于學校的傳統(tǒng)優(yōu)勢學科,但并不是熱門專業(yè)。”
每年,學校會根據(jù)學生入校時的高考成績,在這些專業(yè)的新生中選拔120人左右,“因為這四個專業(yè)不是熱門專業(yè),所以這些學生并不是高考錄取的最高分,高考平均分是與全校齊平的,入校之初的整體水平其實比較一般,但經(jīng)過四年的學習和成長,都有了很大的變化。”
“在專業(yè)學習方面,班上30個人的成績幾乎就是全年級的前30名。”盡管班級學生專業(yè)成績名列前茅,但化工班的整體考研成績還是超出了高軍的預期,“上一屆的考研的通過率是64%,這一屆達到了93%,30個人里面只有1個沒過國家線,1個過了但不愿意調劑。”
這樣的成績,也讓整個學院很振奮。學院黨總支書記眭國榮介紹稱,2011學院是一個只有本科教學的學院,專注于本科人才的培養(yǎng),“這次考研的高通過率,也是我們學校辦學定位和教育管理理念的具體體現(xiàn),讓學院感受到了加強本科教育所帶來的變化。”
“本科教育不牢將地動山搖。”作為化工班的學業(yè)導師,谷和平大學四年一直陪伴著這些學生學習和生活。作為一個有著40年教齡的老師,他一直在探索該如何做好本科教學。在他看來,本科教育至關重要,“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。”
“學生人生中有幾個關鍵點的節(jié)點,第一個節(jié)點就是從高中都大學的過渡階段,有新鮮感、沖動、放松,想法很多,但大學和高中的學習方法是很不一樣的。高中是精耕細作,大學就是引領式地快節(jié)奏學習,沒有人約束了,學生要學會靠自己學習,找準自己的學習方法,適應大學教師上課的模式。”
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,周一到周四,四個導師每周都會固定與學生面對面交流,周三下午則是固定的學術交流時間。在谷和平看來,本科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生為本、以本為本,“我們要經(jīng)常和學生交流,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來看待,才能了解學生的想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