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四川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公布了2023年融合教育優(yōu)秀工作案例遴選結果,共評選出特等獎24個、一等獎39個、二等獎54個。成華區(qū)融合教育工作案例獲獎達14篇。
特等獎三項
獲獎案例:創(chuàng)建融合教育工作坊,探索特殊教育新樣態(tài)——成都市成華區(qū)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實踐案例
獲獎單位:成都市成華區(qū)教育局、成都市成華區(qū)特殊教育學校
獲獎人:李曉靜、劉小龍、覃佳利、何丹、趙玉娟
為系統(tǒng)解決融合教育推進中痛點、堵點問題,為區(qū)域殘疾學生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,2021年9月,成華區(qū)教育局整合資源,組建五個融合教育工作坊,采用“5×(1+1+N)”模式,以項目化形式系統(tǒng)推進區(qū)域融合教育向縱深發(fā)展。啟動以來,工作坊創(chuàng)新探索出“3+”的工作法,形成了“6x”的碾壓式推進模式,產生了一批豐碩實踐成果,相繼被《中國教育報》《成都日報》專題報道。目前項目1.0完美收官,開啟融合教育工作坊2.0時代。
獲獎案例:深耕片區(qū)融合教育:基于文化、聚焦課堂、重構文化——成都市二仙橋學校融合教育工作坊工作案例
獲獎單位:成都市二仙橋學校
獲獎人:李良明、郭中全、陳竹瑩
成都市二仙橋學校融合教育工作坊,在成華區(qū)教育局、成華區(qū)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領導下,在彭燕教授的直接指導下,按照“基于文化、聚焦課堂、重構文化”的思路,通過扎實推進八個融合教育項目,深耕片區(qū)融合教育實踐改革,踔力追求“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適宜的教育”,大力推進片區(qū)融合教育縱深發(fā)展。
獲獎案例:無特殊學生的融合教育校本建設
獲獎單位:成都市成華區(qū)華青學校
獲獎人:全驍、楊麗媛
成都市成華區(qū)華青學校在學校無“持證”特殊學生的情況下,積極探索融合教育新模式,在學生心理、性格缺陷等“特殊”問題上努力探索、敢于融合,形成了本校融合教育特色案例——無特殊學生的融合教育校本建設。
一等獎5項
獲獎案例:融合課堂,攜伴成長
獲獎單位:成都市樹德小學
獲獎人:于堯、夏友奎、 趙宇輝
成都市樹德小學以給孩子更多可能為目標,打造“七彩課堂”,匹配學生需求,發(fā)掘學生潛在收獲,多種教學措施融合,促進學生全面發(fā)展。通過差異化課堂教學,滿足多方需求,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進步。
獲獎案例:專家引領促專業(yè)發(fā)展 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護攜愛同行
獲獎單位:四川交響樂團附屬小學
獲獎人:王文瑩
在有溫度、有美感的川交附小校園里,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看到、被接納、被欣賞、被支持。學校形成了“專家引領 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 分工明確 協(xié)同共進”的融合教育管理模式,以IEP為導向進行學校融合教育課程的適宜性調整,家校共育奏響幸福樂章。
獲獎案例:融合教育班級管理策略探究
獲獎單位:成都市雙慶中學龍?zhí)斗中?/span>
獲獎人:許婷
成都市雙慶中學龍?zhí)斗中娜诤辖逃嗉壒芾砣胧,積極探索融合班級目標創(chuàng)設、班級角色定位、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、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、班級包容氛圍建立等班級管理策略,形成了一系列適宜學生發(fā)展的融合教育班級管理思路方法。
獲獎案例:含苞待放,靜待花開——以一年級四班隨班就讀學生為例
獲獎單位:成都市建設路小學校
獲獎人:范先仙
“教育即建設”,在此引領下,學校以IEP為導向,以班級文化建設為抓手,構建融合教育課程的建設性框架,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全面、均衡發(fā)展,用生命影響生命,用靈魂鑄造靈魂。
獲獎案例:聚力共同體 賦能新成長 打開融合教育的無限可能
獲獎單位:成都市海濱小學校
獲獎人:楊杰、陳林、趙娟、孫玲、方愛連
2021年10月20日,海濱小學作為成華區(qū)特殊教育先進集體、成都市首批示范性特殊教育資源教室與11所友好校共同組成海濱融合教育工作坊,形成了“區(qū)域頂層設計、坊主學校組織、教育專家牽引、承辦單位實施、片區(qū)骨干參與、考核評價督導”的碾軋式推進模式,坊內通過專家指導、沙龍研討、課例分析、跟崗體驗等多種形式,完善了融合教育包容性的文化建設、課程規(guī)劃、課堂提質、課題研究等8個項目,提高了坊內各校融合骨干教師專業(yè)能力,為助力區(qū)域融合教育的高質量發(fā)展探索出本土化的新路徑。
二等獎6項
獲獎案例:與愛相伴 各美其美
獲獎單位:成都市成華小學校
獲獎人:宿強、陳鳴鏑、王睿
成都市成華小學建校三十余年,以《“十四五”特殊教育發(fā)展提升行動計劃》為指導,貫徹落實成華區(qū)教育局的融合教育工作要求,推進學校融合教育的開展。在“美浸生活 美潤人生”的辦學理念下,以“與愛相伴 各美其美”為融合教育工作基礎,秉承學生多樣性,尊重差異,給予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平等教育體驗。
獲獎案例:用好評價指揮棒,推動融合教育發(fā)展
獲獎單位:成都市龍?zhí)缎W校
獲獎人:盧欣
成都市龍?zhí)缎W校在“和諧育人、靈動發(fā)展”辦學理念的引領下,充分發(fā)揮評價的育人功能,構建“三融”評價體系,以“每個學生在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進步”為評價核心理念,充分發(fā)揮評價的激勵、教育和改善功能,讓每一個隨班就讀學生都健康生長。
獲獎案例:全域融匯 多元融合 五育融通——奮力譜寫成華特教萬千氣象的學校新篇
獲獎單位:成都市蓉城小學
獲獎人:曾寶興
成都市蓉城小學與區(qū)內9所學校合力構建形成融合教育工作坊,大力推動片區(qū)學!按笕诤辖逃,著力提高家校社對融合教育的價值認同,系統(tǒng)構建多元協(xié)同共治的融合教育機制,奮力推進融合教育專業(yè)保障能力建設,全面提升普通學校融合教育課程教學水平,聚力打造“和而不同、和合共生、美美與共”的融合教育新樣態(tài)。
獲獎案例:特奧足球助力兒童健康成長——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特奧融合足球案例
獲獎單位: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
獲獎人:何亞新、向太宗、 徐虹、高世貴
電子科大附小融合足球隊成立于2021年,自建隊以來屢獲佳績。隊內采用“1+2+3+N”的工作模式組建訓練共同體,匯聚了成華區(qū)熱愛足球運動的特需兒童及包容友善的融合隊員,配備多元化(主教練+輔教+助教)的教練隊伍。在訓練中隊員們的運動技能、自信心、社會交往能力有所改善;在訓練中參訓家庭的主觀幸福感和家庭生活質量得到了提升。
獲獎案例:融合教育中的雙向感知和多方聯(lián)動
獲獎單位:成都雙語實驗學校
獲獎人:劉鑫、田劍
每一個行為問題的背后,都隱藏著孩子表達不出來的心理需求。我們由此出發(fā),和家長密切聯(lián)系,關注孩子在校園、家庭中的種種行為,分析問題,尋找癥結,結合具體情況實行挑戰(zhàn)制,讓孩子重拾自信,獲得成就感,努力實現(xiàn)學校教育的有愛無礙。
獲獎案例:小學一年級SMA罕見病兒童班級管理案例
獲獎單位:成都市熊貓路小學校
獲獎人:趙紫涓
罕見病sma患者小c同學,通過學校、家庭以及自身的努力,行為能力得以提升,性格更加開朗活潑,人際關系越來越好,一改剛入校時的膽小、自卑。各科任教師也在關心和照顧她的過程中,對融合教育的教學技能得以增強,學校的社會認可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。
融合教育,成都市成華區(qū)教育